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

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语文课程形态。它以语文课程的内部整合为基点,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,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,强调多种学习方式的整合,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。它与阅读、写作、口语交际、识字与写字相并列,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与传统的教学理念相比,综合性学习更强调学以致用,使学生能把各科所学到的知识、技能,在实践中综合运用,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。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,应注意统整多学科,实现跨学科学习,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;尊重个性化的体验;充分呈现开放形态;强调全员参与,使语文学科能够成为学生学习所有学科的领航者。在语文课堂中,教师要充分而科学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综合学习类课程资源,构建起开放创新的、充满生机活力的课程体系。结合我多年的语文教学实际,我以“从古诗看古代交通”课题为例,深入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探究活动。

主题探究学习:从古诗看古代交通
一、活动目标:
1、初步了解和体验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,学习掌握收集、分析、归纳信息的方法和步骤,学习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查找资料;

2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,培养运用语文、历史、地理等相关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;

3、探求、了解古代诗歌里所沉淀的古代社会、文化、人文知识;

4、培养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的意识、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、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科学道德。

二、活动准备:
1. 组织若干探究小组,读古代诗歌、查阅有关资料。
2. 确立各小组探究课题:1组“从古代诗歌看古代的道路(陆路、海路、栈道等)”;2组“从古代诗歌看古代交通工具(马、车、舟、轿等)”;3组“从古代诗歌看古代的通讯方式(烽火台、飞鸽传书、馆驿等)”;

此项活动时间为两个星期,前一星期学生按计划进行阅读、查找资料,后一星期汇总所获得信息资料以及各种收获和体验。最后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在4月底的教学月公开课上进行交流讨论。

三、交流课总体设计

上述活动完成后,根据活动的实际收效、学生的心得体会及遇到的问题,设计以下教学内容:

1多媒体课件说明

交流课运用多媒体教学,师生在多媒体课件支持下通过自主合作进行交流。课上以学生交流讨论活动中的心得体会为主,老师充当主持人角色。老师通过启发性语言及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串联整个课堂,是课堂成为井然有序、层层深入的有机整体。

2课堂程序设计

(1)召开“古代交通”专题讲座,每各小组指派一名同学作专题发言;

(2)每小组的其他成员进行补充发言,谈谈在这次活动中所了解到的古代交通状况;

(3)教师准备一个探究活动“结合当时的交通状况探究为什么我国古代出现了大量的送别诗?”让学生进行讨论。

(4)将各小组探究报告汇总,共同完成一份有关古代交通情况的小论文。
四、课程基本流程设计

1、课前导入与情景预设

学生收集相关古诗,体会诗歌内容所体现的真正含义,解读出古代交通方面相关知识,创设出相应的情景,让学生随着情景的场景再现渐渐走入课文,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。

2、含有古代交通的具体送别诗歌的内容解析以及意境。

李白在《蜀道难》诗中描绘了古代的道路——栈道。栈道又名阁道,是古代人为了生活及战争的需要而修建的。蜀中要塞剑阁,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,群峰如剑,连山耸立,削壁中断如门,形成天然要塞。可见当时的交通是多么的不方便。诗歌中体现古代交通状况,也可以反映当时社会经济的繁荣。

五、教学反思

此次活动基本上是按照教材要求进行的,不同的是同学们在探究学习中所表现出的动脑、动手、动口能力令我惊诧。各小组完成的探究报告,不仅资料充分,还配有图片说明。可见同学们对古代诗歌及古代交通知识的学习探究极有兴趣。同学们在学习探究中极大地发挥了他们的知识和技能的潜力。此项活动,充分调动了学生们动脑、动手、动口能力,培养了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,真正体现了综合性学习的优越性和可行性。但是学生在对查阅的资料进行分析,归纳的时候,体现出初中学生的局限性。我想这会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、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而有所改善。

语文教育教学发展到今天,综合性学习已成为了语文教育教学在21世纪发展趋势的最好体现,是引导学生走出课堂,走向社会,了解社会,参与社会实践,学以致用的最好的教学手段。作为语文教师,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,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,优化语文学习环境,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、综合表达能力、人际交往能力、搜集信息能力、组织策划能力、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等等。

作者:红桃A
文章地址:http://www.chenjiawenhua.com/kt/196.html
转载请表明来源!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
文章目录
关闭
目 录